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家新年好,首先恭喜屏幕前的你可能成为第一批知道《电话》这部电影隐藏线索的人。另外我不是专业电影人士,只是电影爱好者,这次拉片的过程就像是在和导演捉迷藏,几天下来非常过瘾,视频观点如有错误或者疏漏,可评论区理性讨论。谢谢!

解开这道谜题的KEY《电话》作为一个时空连线主题的故事,“时间”一定是电影的第一关键词,我们也会注意到电影中有多个明确的镜头指示了日期或时间:

这个镜头的日历
这个镜头的时钟也有很多看似随意的镜头也在提示你日期或者时间:

医生办公室墙上的挂历
英淑下楼拿电话镜头中墙上的挂历
书妍家吃草莓时的时钟经我统计这样的镜头有多达30几个:

于是我打算用列一张时间线表格的方法来理清整个故事脉络,但当我找到全篇第一个明确显示日期的镜头时我就崩溃了……

请注意笔记本右下角的日期这个镜头是书妍刚到别墅后,用笔记本来查找丢失手机定位的镜头,请注意笔记本右下角的日期:

2019年2月12日没错,是2019年2月12日……看过电影的都知道,无论是在1999年或是2019年,电影整个故事都是发生在11月-12月前后。难道是导演的重大失误?2月12日其实也和电影的实际拍摄时间相符。我看的资源是1080P的,日期都看得很清楚,网飞上还有4K版本会看的更清楚。我不认为导演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后面很多细节证实我是对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以2月12日是真实时间作为前提,那么后面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假的,准确的说是女主想象出来的。这里有观众就会说,很多人也都猜到故事是女主的幻想或者人格分裂啊。我要说他们是猜的,我是根据全新证据推出的结论。结论就是女主脑子有病,准确的说是精神疾病。
我们来看下刚才接下来的镜头,女主(书妍)第一次接女二(英淑)的电话,你在画面里看到了什么?

黄色瓶子的药第一次出现对,就是黄色瓶子的药。而且这瓶药一定是女主(书妍)的,因为接下来这瓶黄色的药伴随女主和女二的通话又出现了4次:

女二说她被母亲点火烧
女主告诉女二18日会有空难发生
女主和女二深夜交流时
女主父亲被救家里发生变化之前这里也是黄色瓶子的药最后一次出现。这就是导演在反复暗示女主患有精神疾病。
现在我们知道了女主有精神疾病,那么如何区分哪些镜头是真实的,哪些镜头是脑子里想象的呢?一个办法是看全家福。
这是女主最开始找电话时的镜头,注意后面墙上第一次出现三人全家福:

注意后面墙上第一次出现三人全家福照片自己掉下来后女主钉钉子时,镜头给了全家福特写:

请注意女主特别是妈妈的衣服女主和女二提到自己去世的父亲,问女二那边是几号后全家福的镜头:

这里是暗示女主想到了让女二去救父亲以上镜头都是在现实中。
接下来小女主全家去看房的路上,一个镜头专门拍了车上的全家福小照片:

注意女主和妈妈的衣服已经变了女主爸爸被女二杀害后消失前的镜头:

女二杀害女主父亲后把车开到隐藏处:

女二告诉女主她家里失火的的真相时:

以上镜头都是女主脑子里的想象。
当我们知道了女主身处的时间是2019年2月12日和之后的一段日子时,我们就能发现,女主见医生就已经是她开始对自己救赎之路的想象了。

舒妍去医院 医生讲肿瘤发生在11月份女主在病房和母亲说话:

女主前两次到墓地,也就是墓碑刻着父亲去世日期是1999年11月27日的两次:

有黄色瓶子药出现的几次,这几次其实并没有人真的在和女主通话,都是她的想象。
接下来我们只要寻找其余镜头的不合理之处或者暗示就可以了。我们一个一个来。
1、女二的照片

这张照片我第一次看就觉得特别违和,却又说不出是哪里奇怪,后来我才想到,这张照片真的存在吗?女二居然能在室外拍照片?照片拍摄日期是1999年11月26日,要知道,女二从一开始就是被彻底关在了家里,直到11月27日救女主父亲那天中午才找机会跑了出去,她根本不可能拍下这张照片。
2、1999年父亲开车带全家去看房的画面

1999年2019年成浩叔叔开车送女主去别墅的画面

2019年两个镜头的背景除了滤镜之外,没有任何区别:

相隔20年的同一条路对比这个镜头如果导演想拍出区别,完全可以换个背景或者直接后期,多花不了几个钱。这里暗示1999年的镜头是女主脑补的画面。
3、女主在父亲得救后和女二的养母偶然对了话,养母警告女主不要再和女二通话后,女主走过走廊到密室的门口听声音,你注意到墙上的这幅画了吗?

这幅画的名字叫《声》,最初的名字叫做《仲夏夜之梦》,

作者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也就是著名的画作《呐喊》的作者。

他的父亲就患有精神疾病,并且在蒙克26岁时去世,蒙克的母亲在他5岁时死于肺结核,蒙克的一个兄弟和姐姐在他15岁时去世,蒙克的一个妹妹在小时候就被诊断出精神病。蒙克本人也受到了深度的精神折磨。
4、女二养母准备杀女二之前,在纸上有女二的出生时间和生辰八字,

但经查询后发现,其它都对,唯独20点30分对应的“时柱”应该是“戊戌”,而不是“己亥”。


“亥”时应该是21点-23点。这里可能暗示因为是女主想象,所以出了错误,或者也可能是纯BUG我过度解读了。
5、女主和女二关系最密切时,女主看的书是《徐太志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后来女主床头的书换成了《史考特.聂尔宁自传》,



聂尔宁是美国经济学家,一九三二年,他和妻子离开繁华的纽约市而隐逸到穷乡僻壤间,展开他们的农庄田园生活。是不是和女主一家离开首尔到乡下买房种花很像?
6、颜色 真实的女主是蓝色,真实的女二是红色,电影的配光师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到


女二杀掉养母后,一改穿衣的颜色风格,在一家叫做《红色收藏》的店铺买了很多红色系的衣服。女主则是在最幸福的时间穿粉色、紫色、黄色等明亮颜色的衣服。
7、女二在杀掉年轻的成浩叔叔后,警察上门调查时穿了一件横条纹衣服,

这衣服是不是和囚犯衣服很像?这就暗示在这条时间线女二最终会被抓到。

找到证据后衣服换了这套衣服一直穿到女主告诉她收废品老大爷的地址后才换,因为证据被她销毁了。
8、女二在吃炸鸡和洗地板时分别把头发和衣服裤子弄脏,但下个镜头又完全没有痕迹,暗示都是女主的想象。



女主查到女二在12月29日晚会被杀:

想通知女二,镜头闪过看到时钟显示12月5日(这里我特意核对了韩文显示的并不是12点5分):

娃娃鱼警察和女主妈妈上门寻找失踪的父女俩时,女二看的电视节目中正在新年倒计时,意味着当时是半夜12点:

墙上的日历也是12月31日:

但随后娃娃鱼警察借电话后却记录成晚上20:23

很多人都发现了还有一处时间BUG是,女主父亲被杀明明是12月31日,为什么影片最后女主在墓碑上看到的是12月11日?

这个日期哪里来的?我也是非常偶然才发现,在女主妈妈打车前往女二家的路上时,曾打开BB机看有没有消息回复,如果逐帧回看画面,会发现当时的日期是12月11日:

这个显示12月11日的画面只有4帧所以本片混乱的时间就是告诉我们,所有这些都是想象的,也就是在大脑里我怎么想都可以,完全不需要有严谨的逻辑。
10、女二在墙上画手印,女主拿自己的手去比,大小几乎一样,

有人认为这是暗示两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这没错,但是请再想一下,那个手印真的能在2019年显现出来吗?按照原本的逻辑,墙壁应该是被重新粉刷过了的,所以不可能有手印出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些情节都是想象。
至于女主母亲为何出现又消失,我认为大可不必纠结,因为思想里没有逻辑。如果非要给个理由,按照原本的设定,我觉得女主母亲和女二坠楼后,两人都没死,不过母亲先醒了带着小女主逃跑,女二晚点醒过来再追杀女主母亲,然后禁锢小女孩20年。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女二醒来时,后面的警察尸体哪里去了?

这里根本没有逻辑可言。
最后再聊几个我不太确定的有趣的点,大家评论区探讨
1、女主探望妈妈时,妈妈曾提到一个做保险的朋友,皮肤白皙、鼻子高挺的那个,

是不是和女二的妈妈很像?

包括善希,超市开了几十年,女主不可能不知道,只不过把她放进了自己的故事中变成了一个新的角色。这一点我感觉很有《穆赫兰道》的味道。
2、电影的台湾版海报就像一个双头人,

头和头之间以树枝作为血脉相连,应该也是暗示两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
以上内容也可在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r4y1N71y/ 看到我做的视频。
所以,本片的大部分故事内容都是女主脑中的幻想或是想象,导演也设置了很多细节来提示幻想部分的不合理,所以大部分影评着重去研究影片结局的方向应该是错了。欢迎评论区理性讨论。
《电话》第二解读:你没注意的【黄色药瓶】才是解题的KEY_哔哩哔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