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美学、生活化没问题,对公安干警来说,凶案、绑架也的确和上班族的案头工作一样日常化,所以不可能每次接到案子都像老的类型片那样大惊小怪如临大敌,更多的的确是按部就班。段奕宏先回家给儿子把饺子下了再去追凶,或者车里跟同事聊着马桶、唠着家常往绑匪那儿赶,类似的细节,看的出来是想打破把警察的工作过度理想化和戏剧化的老套路。这也是近些年一些成功的警匪题材的趋势,这些都没问题。但是,日常化不代表彻底随意吧?纪实美学、生活化没问题,对公安干警来说,凶案、绑架也的确和上班族的案头工作一样日常化,所以不可能每次接到案子都像老的类型片那样大惊小怪如临大敌,更多的的确是按部就班。段奕宏先回家给儿子把饺子下了再去追凶,或者车里跟同事聊着马桶、唠着家常往绑匪那儿赶,类似的细节,看的出来是想打破把警察的工作过度理想化和戏剧化的老套路。这也是近些年一些成功的警匪题材的趋势,这些都没问题。
但是,日常化不代表彻底随意吧?
一群警察开着警车,从绑匪窝点的大门口大摇大摆的开进去,就差提前打电话通知歹徒了,不出所料惊动了绑匪;没研究建筑结构,没封锁出口,没分工没指挥就开始行动,一群拿枪的被两个拿着棍子板儿砖的拖着孩子吊打,生生从眼皮子底下逃走,自己还折了两个,这专业吗?这要放现实中队长得领处分吧?
之后追踪,绑孩子这么大的案子,就三个人去,不提前跟当地公安沟通配合,到了才给地方分局随随便便的“打个招呼”,自个儿连蒙带撞的找到看林的驿站,当时判断“这应该是附近几十里唯一的落脚点,绑匪八成在里面”——你但凡跟当地公安了解一下情况,这不是可以提前确定的事?摸排清楚多带点人手有准备的去不就拿下了?真就走一步算一步啊,里面几个人,有没有武器,什么都不清楚就过去送?
“写实”是把外人想象中紧张刺激的办案过程还原的生活化、日常化,可以司空见惯、处事不惊,但不是失去办案的严谨和专业。儿童绑架案社会影响大,警方会承受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很大压力,往往会投入大量的警力和资源。这部剧里可倒好,双塔分局各种消极办案,北京派去的哥仨在双塔各种不务正业,中间有几集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把孩子的事忘了,队长隔了几天才悠哉悠哉打电话跟段奕宏唠完家常顺便问句:“你那儿情况咋样了,孩子可丢了有五天了”。。。。
这是在帮胡同口老大爷找小猫小狗呐?
最后忍不住吐槽一下青年到老年的选角问题,老吴和二利老年跟青年气质差太多了吧!吴年轻的时候怎么看都是个沉稳果断的青年才俊,老年那个气质跟个贪生怕死的退休贪腐老干部一样,光跟那儿颤悠悠的吆喝“孩子呢我要孩子”,二利就不说了,一言难尽。。另外话说这俩人跟罗和尚还有韩冰也算是同辈人吧,罗和韩看着也就40来岁的样子,老吴和二利咋老成这样了?双塔的时间是线性的不?搁这儿星际穿越呢?
————————————————
评论里一堆拿“真实”给剧情辩护的真的无语,我本来不想纠缠所谓现实与否的问题只想从剧情逻辑出发吐槽一下合理性,这倒好都来劲了,那我统一回复一下:不懂现实办案的是你们,你们说的现实才是你们意淫出来的。剧里的警察把一桩手法粗糙漏洞百出的绑架案办的一地鸡毛,现实主义大佬们一看卧槽,够菜啊,没有伟光正,非常接地气了,这剧真实。。
我很好奇你们心目中真实的公安是有多业余。
这剧拍的可是2017年的北京,知道现实中一个犯罪嫌疑车辆想从北京市区逃出去有多难吗?2009年全国公安系统就已经建设完成八大数字化业务平台,发展到现在,指挥中心系统、警力调度系统、天眼系统无缝对接办案已经是警方的日常,你们还当那是科幻片呐?剧里段奕宏可是第一时间就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车型、事发地点和初始逃窜方向这些关键信息,现实中这种案子肯定立马上报,然后指挥中心全程追踪车辆轨迹并且调动警力追捕拦截,结果剧里呢?他打了个电话给所里然后回家准备睡觉去了。。这就是你们认为的现实?知不知道在北京,就连逃避路口查酒驾的都大概率在下个路口被堵死?
大佬们真的跟现实脱节很严重了,建议多出门走走,外面变化挺大的。
详情